南轅北轍-當代美術展

演出

The Fringe Club x Lucie Chang Fine Arts
  • (一) 12-12-2016 至 (五) 30-12-2016

陳麗玲畫廊

免費入場

簡介

藝術家:阿海、陳佩玲、陳閃、黃威、劉可、麥翠影、韋一空、魏青吉、楊榮燊

阿海

阿海這些年的創作,把當代的個體虛無感的形象與傳統藝術的深厚底藴重疊起來,既讓當代虛無漂泊不定的個體具有無意識的記憶厚度,也試圖讓傳統與當代有著一個內在的結合,在其間嘗試將中國畫詩意書寫性的情緒融合進穿越性的時代記憶中,最終形成今天阿海特有的個人風格。

陳佩玲

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文學士(純藝術),主修繪畫。現居香港,工作室設於牛棚藝術村,陳氏作品以裝置、攝影、繪畫等多媒介來創作,多以日常生活體驗與想像為題,  表達自身、城市及自然三者之關係。近年以古老的顯影方法(藍曬印相法),利用陽光和時間創作,把城市風景再次構想。曾參與2015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第二屆CAFAM未來展》,2015年油街實現《火花!一百之後》、2014年《DMZ韓國戶外國際藝術節》等,其作品曾於巴黎、韓國、台灣、香港、澳門及北京等地展出。個人展覽包括2011年獲藝術發展局新苗資助計劃,於香港舉辦首個個展-《我們你們他們》、2013年於法國十三區區府比艾佛展廳舉行個人作品展、2014年於香港藝穗會舉辦的個展-《藍色彼丘》及2015年《天外天》Lucie Chang Fine Arts;作品入選2014-15年傑出亞洲藝術獎,及入選第二届CAFAM未來展;其作品部份被私人收藏。2008年成立慈善團體「藝術到家」,致力藝術教育及社區推廣。

陳閃

1987出生於香港, 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 主修繪畫。過去數年, 陳氏以城市建築作為主要創作題材, 作品紀錄並表達了他自身對城市生活之觀察、記憶和感受, 透過探討城市發展下人的生活模式及其對自然的改造, 陳以繪畫思考其中關係, 並寄喻他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探索與追求。建立出他對城市獨有的視覺語言。

黃威

1985年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201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生活及工作於北京。其作品結合了西藏傳統藝術精神。自從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後,他決定去西藏讀研3年。在修讀間,他常流連於廟宇和博物館,學習了西藏傳統佛教和藝術的精湛技藝和濃厚的精神氣息。他更有幸跟隨一位畫派傳承人學習完成了一幅唐卡(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透過在西藏修行,黃威不但吸收了藏地藝術的圖案、造型、語言及技藝等基本元素,藏族人融入生命的虔誠,更給予他在心境和態度上的轉變。他通過對西藏宗教、藝術的接觸和了解,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解讀,其作品有意無意地與西藏傳統藝術和宗教哲學思想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聯繫。

劉可

1976年 出生于湖南寧鄉,2003年 研究生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廣州,中國。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副教授,現工作生活於廣州。

麥翠影

現時生活在香港,專注當代水墨藝術創作。麥翠影1980年代在加拿大卡城生活期間研習水墨畫及書法;曾參與由已故香港水彩畫大師李秉先生及已故水墨畫大師林千石先生的工作坊。

韋一空

1965年生於香港,於巴黎VII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中國藝術史,再於巴黎IV索邦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比較文學,並於澳洲墨爾本皇家科技大學獲取藝術博士學位。2004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學系任教至今,主要教授西方藝術史、現代及後現代主義理論、中西比較美學理論等專題。其研究範圍集中於十八世紀以來中國繪畫史及全球景況下中國當代藝術,並為藝術文學碩士(創作)課程總監。自2010起他是香港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香港藝術學院督導委員會成員和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成員。韋教授亦從事藝術創作,曾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參與本土及海外國際展覽。

魏青吉

魏青吉對傳統水墨畫進行了積極創新,探索將後現代的藝術風格與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精神特質緊密相連,同時融入了對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關注。其作品中使用了易於辨識的標識、標記和標誌性的圖案,具幽默氣息,特顯中西方文邂逅的不同之處。強烈的黑色光暈,精湛的技術及引人注目的造型使觀賞者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極具個人特色和高度原創性。

楊榮燊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為了擺脫饑餓,他努力擠出微笑 。不過,他始終希望有一天能在子夜時看書、拂曉時捕魚、中午時畫畫,同時不用成為讀書人、漁夫、或者藝術家。

En  |    |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