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ame Red
演出
徐沛之、劉學成、鮑慕貞、阿三
- (五) 13-08-2021 至 (一) 30-08-2021
陳麗玲畫廊
免費入場
簡介
2018年,阿三於駐留期間展開以紅色為軸的文化身份創作系列。經歷過「一夕餘地」(2019)及「Everyday Practice」(2020)個展,於紐約和丹麥駐留,他今次邀請三位好友,一起演繹當代的水墨美學,亦是為紅色系列的外章。
展覽借用傳統的「詩、書、畫、印、物」為策劃框架。阿三視文字及文學為創作材料。詩不一定能讀,它可以是純粹次序編排、節奏跳動及抽象造形;布與絹是種顏色,讓繪畫交織出如小說般的敘事層次。徐沛之習字多年,人筆合一,行筆動勢與提按速度建構其書畫創作的內涵。墨與紙相輔相成的化學作用,將書法創作帶到另一境地。鮑慕貞聚焦篆刻本為信印的特質,方寸之間有情有義,心照不宣的生活態度盡在不言中。那一邊舞文弄墨,另一邊劉學成玩物成為職志。層層夾疊而成的掌上山石,在案頭間意會胸中丘壑,又貼近粵劇舞台上的景緻風韻。
「展覽」這概念萌生於十七世紀的歐洲文明,其文化遺產特質決定了展示空間設計思維。書、畫、字、印及器物,不論於美學風格、歷史源流或物料特質,各自均有其文化脈絡。觀賞,也該自成一派。生於長於文化交雜科技先進的現代城市,藝術家如何開闢既傳統又有別於過去的美學天地?他們又怎樣安排一個展示空間跟觀眾好好交流?
藝術家簡歷
徐沛之
生於香港,師從翟仕堯老師及王冬齡教授。1999年於皇仁書院畢業,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士、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碩士及博士學位。
徐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藝術及設計課程統籌、香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榮譽顧問,以及任職於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部。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兼任講師、甲子書學會執行委員(學術)、石齋之友執行委員,以及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博士於2012年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頒發「香港當代藝術獎」的「青年藝術家獎」,及後於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2015香港藝術發展獎」獲頒予「藝術新秀獎(視覺藝術)」,並於2015、2018及2020年三度入選「傑出亞洲藝術獎」。徐博士的作品獲香港藝術館、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近年重要展覽包括:「原典變奏—香港視點」、「晨曦之聲」以及「2020 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
劉學成
香港藝術家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2005年取得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藝術學士學位,2007年完成該校的藝術碩士學位。自2003年起,劉氏積極參與多個本地聯展;2006及2008年曾於香港舉辦「規律 - 劉學成個人行動」、「詩前想後」、「乞泉齋內的水動山靈」、「測不準定理」及「向你好說你好」等多次個人展覽。2007年獲選為香港藝術推廣辦事署「藝遊鄰里計劃」的推介藝術家之一,2008年於美國波特蘭參與駐場藝術創作,2010至2014年多次於韓國參與藝術家進駐計劃。2011於中國天津舉辦「求不得」混合媒体作品個人展覽。
曾於2004及2005年兩度入選「夏利豪基金會藝術比賽」。作品為中國、美國、法國、澳洲、韓國及香港等地的私人收藏家及公共機構收藏。2016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新秀奬(視覺藝術)。
鮑慕貞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學士及碩士課程,並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進修中國繪畫。個人創作以中國繪畫及篆刻為主。篆刻作品分別於2006年、2009年及2012年入選西泠印社主辦書法篆刻展覽;另曾入選第十五屆香港藝術雙年展。
曾在本地藝團當策劃及採訪工作。現為大專院校、政府藝文機關,及私人教授中國繪畫及篆刻,亦為社福團體作教學服務。近年嘗試在報章發表藝術短文,通過文字、教育及推廣,期望讓不同階層人士更易接觸到本地藝術活動,也是傳達中國藝術文化的直接途徑。
阿三
香港藝術家、藝評及寫作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修畢藝術碩士(創作)及性別研究文學碩士課程。他的創作經年思索文字、文學與繪畫的關係,文學性之於當代繪畫的契合。近年個展包括「Everyday Practice」(香港及紐約,2019及2020)、「一夕餘地」(2019)及「在詩的港口」文學實驗計劃(2016-17)等。曾獲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入選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及高美慶教授藝術史獎學金等,著有《文本有相》及《Everyday Practice》等展覽小書。
他曾擔任《秋螢》詩刊編輯及香港文學館理事。現為自由藝術工作者、大專兼任講師、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創會成員、網上藝評計劃「時刻導賞員」策劃人,及電台節目「藝文開箱」嘉賓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