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花朵》
演出
Andrew Guthrie
- (二) 17-09-2013 至 (一) 30-09-2013
陈丽玲划廊
简介
是艺术家、作者、艺术策划人与香港艺术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兼职讲师。在美国,他的作品曾经在DeCordova博物馆以及奥尔斯顿裙廊(麻省波士顿)展出。2003年他获得麻省文化协会的摄影奖助金。
他的艺术剪辑记录「黑胶碎片: 1960 - 1969」已被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收藏。纽约的Printed Matter亦出版了这本艺术剪辑纪录。
在香港,他的作品曾在上海街视艺空间、The Artist Commune、牛棚艺术村的录映太奇以及火炭的被逼裸体工作室展出。
2012年他创立了www.likink.com。这是一个以香港为主的艺术书制作与刊发行网站。
他的文章可以在以下网站找到:http://www.makedostudios.com与http://www.weaponizer.co.uk。
他的个人网站: www.localidea.com
「最后的花朵」系列为我们查考了被抛弃的物件以及(因我们经济残留下的)被忽略的空间。这些物件及空间呈现一种被逆转的美,一种等待着被保留的美感。
在历史的这一刻,我们不断在筛选经济活动所生产的物件,以自有的独特方式优先处理我们的收藏品。这是在我们这个以消费刺激经济的亢奋环境中的优势。
那些半残旧的、或者我们一度珍惜却要抛弃的物件,又怎样呢?一个人的垃圾可以成为别人的宝藏,更何况不少破碎的物件都被收入历史博物馆当中。
这些废弃的人工制品就似一个充满幻象色彩的镜头,透过这些镜头我们看到一个想像的过去,当中有一些怀旧情感。这些是甚么?它们有甚么用?它们是谁的物件?
在Andrew Guthrie的收藏与一辑具有个人风格的相片(被冲上香港沙滩上的胶拖鞋)中,我们可能被这个布满奇特的、五颜六色的破旧垃圾的沙滩所吸引,虽然我们希望这个沙滩是原始纯净的。
除了这些被遗弃物件,我们亦可以找到一些被遗忘的或者被忽略的空间。这些空间似乎不属于城市或者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在Guthrie的作品「Plain」与「Ruins」当中有文字及图片纪录。这两个作品分别查考了在麻省奥尔斯的平庸建筑以及在香港大坑寮屋区的遗址。
无论我们想保留与抛弃甚么(以及有关它们的特质),我们仍然面对着空间的限制。我们要保留多少?(或者说,甚么是值得保留的?)在这个数码摄影的时代,一张相片文件的大小可以被控制,而我们面对着无数产品,同一张相片会不断的重复。Guthrie对这种状况的注解,以视觉的形式出现在作为「最后的花朵」的宣传相片「Pile」当中。
最后,无论甚么时候我们在看物件,物件的背后总是有一个人;这个物件暗示着一个人(物件的拥有者或者制作者)的存在。Guthrie的「52个香港人」(彩色,20吋x30吋)将5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香港人的全身肖像列印在一副啤牌上。啤牌代表国王与王后,虽然它们经常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