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座谈会- 从天地到身体:谈艺术的经验与思维
法语圈同乐节
郭恩慈博士,曾德平

- (日) 30-06-2019 3:00 PM - 3 小时
九号馆
$100, $80(学生、长者)
茶点招待:有机饮品、手工面包
简介
现在的主流艺术思想及创作实践,总是先以某个概念为主导,然后去编排某系列物品,例子如:在香港有艺术家放置一块小型硬物在西藏文化所衍生的金属砵中称为「须弥芥子」;在外国有艺术家展出(展品名为My Bed)一张凌乱的牀及围绕的垃圾物品,以表达自己曾经经历一段(由性引起的)抑郁的日子。这种用「某某实物」比喻/诠释「某某感受/概念」的思想及实践,其实只停留在简单或肤浅如以「火」比喻「热情」的层次。究竟现今艺术的思维,是否只能停留在此浅白的框限中?实在值得深入讨论。
是次讲者郭恩慈及评论者/discussant 曾德平,在多次座谈会中,已经以不同角度质疑及讨论这问题。本次座谈会尝试从欧陆艺术哲学角度出发。去更深入探讨真正的艺术思想。是次座谈会将会介绍德国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所讨论之从人的「在世存在」出发,去厘定艺术品的本质的艺术哲学;以及法国哲学家梅洛厐蒂(Maurice Merleau-Ponty)以眼观/手造的身体所作之艺术实践,去揭示之肉身与世界的互为感触。两位哲学家的思想皆有助我们重新去掌握的艺术创作及观赏的经历。我们会对海德格的着作:《艺术作品的起源》及梅洛厐蒂之《眼与思》作焦点介绍。我们期望借着对两位哲学家的艺术理论的表述,可和参与座谈会的朋友一起讨论,以打破现今艺术的盲点及迷思。报名网址:
报名及查询
报名网址: https://forms.gle/nfRSivTrzZn6st7JA
银行户口:恒生银行 222-3-001062 (Tsang Txx Pxxx)
电邮:kithtsang@gmail.com
(请在报名后三日内把入数纸传至此电邮,以便准备茶点)
查询:kithtsang@gmail.com
讲者简介
郭恩慈博士
自由学人,读书专注为法国艺术哲学、空间理论;推理小说及电视剧迷;对于日本文化有极大兴趣。中哲学系学士、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博士、香港大学佛学硏究系硕士(MA)。
评论者简介
曾德平
生活行者。从事教育、务农、视觉艺术、策展、艺术评论。曾以策展人和艺术家身份参与国际性展览,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韩国光洲双年展。
Para/Site艺术空间、 生活馆农场、生活书院创办人之一。出版艺术书丛书〈大学教授白癡港式生活丛书〉,包括〈内嘈外吵‧寂静决定〉、〈消费主义的魑魅魍魉〉、〈乱世善行‧心随境转〉、〈工巧无记‧离我我所〉和〈应物象形‧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