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穗會的演化

開創——藝穗節 (1983-1998)

經過了8年的荒廢,我們終於在1983年聖誕節的前一週,拿到了這棟建築大門的鑰匙,此時距離首屆藝穗節開鑼的日子,只有一個月來清理和準備場地。

天台上的紅磚破爛,被野生植物侵佔,在一些房間的樓頂更被樹根穿過

我們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將“Fringe Festival”翻譯成中文。“Fringe Festival” 一詞起源於「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 Festival Fringe),然而當時還未有相對應的中文詞彙詮譯其英文含意。

於是經過反覆思考,我們創立了以下三個字:

·       藝 ngai = 藝術

·       穗 seoi = 穀類植物頂端部分

·       節 zit = 節日

這三個字形象地捕捉了「愛丁堡藝術節」所提倡的精神,藝術應當打破邊界,如稻穗一般恣意地生長。

「藝穗節」 (ngai seoi zit) 就是這樣衍生出來,如今成為創新、另類、具有實驗性的藝術節代名詞。

我們選擇舊牛奶公司大樓來舉辦藝穗節是因為它坐擁優越的地理位置,並且室內樓層高度也適合改造成為藝術空間,唯一的限制,是它已經空置多年,建築物殘缺不堪。而當時團隊成員只有兩個,就是我和秘書Emma,面對年久失修的大樓和迫在眉睫的開幕儀式,心急之際,我便走到電台,把清理及翻新的工作說成像「刺激尋寶冒險」,透過大氣電波招募義工。就這樣便吸引了不少人參加這個「尋寶之旅」。而當年的義工中,至今還有一人仍然留守,她就是為人所熟悉的「Cat」劉錦綾 。


En  |    |  

FacebookInstagram